產兆有哪些?3大常見產兆一次了解
產兆有哪些?對於進入預產期的孕媽咪來說,除了有即將迎接寶寶出生的期待和喜悅,若是第一次懷孕的女性,對生產過程也會開始有許多疑惑想了解,而產兆就是其中之一。為了幫助孕媽咪判斷產兆以及了解去醫院待產的時機,就讓奇妮用以下文章內容帶孕媽咪一次了解產兆有哪些!
目錄(點擊前往閱讀該段內容)
產兆有哪些?3大產兆判斷方式立即了解
大多數的孕媽咪會在懷孕37-40週出現產兆,但產兆有哪些呢?對於初次生產的媽咪來說,又該如何判斷產兆的特徵以及大約出現的時機?就讓奇妮整理常見的3大產兆,提醒孕媽咪是否需要準備到醫院待產,快一起來了解吧!
1.落紅:出現咖啡色或淡紅色分泌物
落紅是快要分娩的徵兆之一,約出現於懷孕37週,但並不是所有進入預產期的孕媽咪都會出現,通常是初次生產的孕婦比較容易出現落紅。落紅的出現,代表子宮正在擴張、收縮,造成微血管被拉扯、剝落,並跟著陰道產生的黏液一起分泌出來。若孕媽咪看到分泌物上有一點點血液,是正常快要生產的徵兆,但還不需要前往醫院待產,等到子宮出現規則收縮或破水再前往醫院就可以囉!
要注意的是,若血液不是伴隨黏液分泌出來,而是像月經一樣量較多、顏色鮮紅,就有可能是產前陰道出血,這時就必須立刻前往醫院檢查,因為產前出血是不正常的現象,須由醫生來協助處理。
2.破水:下體滲出無色、無味的液體
破水的特徵是有無色、無味的液體持續性的從下體流出,不管量多或量少都需要特別注意,因為量少可能是因為「高位破水」,因此若懷疑有破水狀況,就要立即就醫,讓醫生評估是否為真正的破水。另外,若是在懷孕35週前破水可考慮安胎,35週後破水但還未出現陣痛則建議選擇入院待產,醫生會開抗生素給媽咪,避免寶寶跟母親受到感染!
3.陣痛:子宮規則收縮(規則陣痛)
若子宮出現規則收縮代表開始進入生產過程,子宮規則收縮的過程,孕媽咪會感覺到整個肚子繃緊、變硬,而不是只有局部繃緊,並且每3-5分鐘痛一次,每次持續30-50秒。若孕肚出現規則陣痛,但沒伴隨破水狀況,也沒出現便意感,可以在家等待1個小時後再前往醫院,因為子宮頸未開3至4公分,可能被醫院要求多走動或回家等待唷。
引發產兆就要去醫院了嗎?4個QA了解分娩注意事項
產兆有哪些?一般產兆指的是落紅、破水跟規則陣痛,但出現產兆就要去醫院了嗎?以及出現產兆後要做什麼準備才能讓生產更加順利呢?就讓奇妮透過4個常見的生產前QA帶孕媽咪一次了解吧!
1.開始陣痛了,多走動可以幫助生產嗎?
孕媽咪出現規則陣痛的時候,多走動可以幫助生產唷!許多孕媽咪到醫院檢查評估,雖然出現規則陣痛,但若子宮頸未開3至4公分,通常醫院會建議回家多走動,或到附近多走動。主要是因為若孕媽咪待在醫院病床上,可能會因為周遭的氛圍,造成孕媽咪過於緊張,而延長陣痛的時間,反而會消耗更多孕媽咪的體力。
2.每一種產兆都一定會出現嗎?
分娩前不一定會每一種產兆都出現,像是落紅通常只有初次生產才會出現,而經產婦大多數都不會有落紅的產兆。破水跟規則陣痛是生產過程一定會出現的產兆,但出現順序則不一定,通常是會先出現陣痛,然後才破水,因此只要出現破水的現象就必須快速送醫,避免胎兒受到外界細菌的感染。
3.可住院待產的標準是什麼?
一般懷孕狀況較穩定的媽咪,會在破水、子宮頸口已開3至4公分,或出現規則子宮收縮,並且經過休息也無法舒緩的時候,前往醫院待產。但若是懷孕時出現併發症,像是妊娠糖尿病、前置胎盤、子癇前症、妊娠高血壓等等高風險的產婦,建議懷孕至39週不管是否出現產兆,可前往醫院,請醫生評估是否直接入院觀察或引產,以保障胎兒安全出生。
4.產程遲滯常見原因有哪些?
一般分娩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,超過20小時後才稱之為產程遲滯(prolonged labor),會出現產程遲滯的原因有3大類:
- 母親因素:產婦骨盆腔變形或與胎頭大小不合、產道有腫瘤阻礙或彈性不佳、產婦體重過重。
- 胎兒因素:多胞胎或是胎兒姿勢、胎兒過大造成生產困難。
- 其他因素:過早或過量使用藥物、產婦心理因素,像是太過緊張導致產程遲滯。
產程遲滯對於胎兒跟孕媽咪都有很大的影響,當發生產程遲滯的問題時,通常會建議剖腹產來處理,因此若孕媽咪屬於產程遲滯的高危險群,應更小心注意身體狀況並定期產檢唷!
相信身體與寶寶的配合,放鬆心情就是待產最好的考量
產兆有哪些?一般常見的產兆有落紅、破水和規則陣痛。透過以上文章,可以幫助孕媽咪判斷是否要進入生產過程,但若要讓生產過程更順利,除了孕媽咪本身的身體狀況,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也很重要,因此建議媽咪在懷孕32週後就可以開始準備待產包,並且多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,就能避免出現產兆的時候手足無措,並且安心待產唷!
延伸閱讀:待產包要準備什麼?從5層面帶妳輕鬆準備